第463章 真正的合拍_港娱:功夫之王
笔趣阁 > 港娱:功夫之王 > 第463章 真正的合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63章 真正的合拍

  四家公司的代表商量出来的方案,最终还要各自的总部确认,之后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商议。

  对于杨叶而言,最重要的是入场券,其他都是小问题。

  杨叶和林葆诚商量了一番,送走林葆诚后,时间已经快中午了,又有一波人寻了过来。

  他们是《红高粱》的监制文隽、导演张一谋、摄影师顾长位、编剧莫严,主演姜文、巩莉、计春华,以及一个管钱的财务。

  文隽从学生时代开始,就非常崇拜杨叶,受此影响,成年后果断投身电影行业。

  1982年拍《靓妹仔》的时候,文隽作为编剧,得到了杨叶的赏识,很快成为白杨公司的金牌监制。

  文隽这个人,在原时空看了《芙蓉镇》和《红高粱》之后,就非常欣赏姜文,主动跑到内地请姜文到香港拍电影。

  后来姜文拍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,没钱,刘小庆跑到香港去找文隽拉投资,文隽听说是姜文做导演,就果断投了100万美元。

  后来文隽经常和内地合作,投了很多电影,比如《我的兄弟姐妹》、《我的美丽乡愁》等。

  这厮还非常地偏帮内地,有一年金像奖,得奖的全是香港人,他就不高兴,说这很排外,非常的“小香港”,还说评奖机制不公平。

  鉴于此,《红高粱》的监制一职,杨叶就直接指派文隽了。

  顾长位和张一谋是北影学院的同学,都是摄影系的。

  顾长位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西影厂,这次白杨公司和西影厂合作,他自然而然就成了《红高粱》的摄影师了。

  莫严成名不到两年,还是个文坛新人,这人的人设就他的笔名一样,不爱说话。

  由于在《芙蓉镇》中的优秀表现,姜文是如今声名鹊起的内地男演员,《红高粱》剧组直接就定了他的男一号。

  杨叶原本打算来京城后,亲自把巩莉给选出来饰演九儿的,不过他在东京有事耽搁了,来到京城,人选已定。

  《红高粱》剧组寻找九儿的过程比较费劲,找了好几个人选,中戏的史可和巩莉都是候选人。

  剧组分别给巩俐和史可试了造型,发现感觉不太一样,后来又拍了她们两段小品,还是觉得巩莉更合适,就她了。

  至于计春华,本时空他虽然没有演《少林寺》的秃鹰,但他从小练武,后来还是做上了演员,演了不少反派。

  这次《红高粱》里的土匪头子秃三炮一角,文隽和张一谋等人一合计,就他了,根本不做第二人想。

  姜文和刘小庆一起拍《芙蓉镇》,早已熟悉,此时见到刘小庆十分乖巧地坐在杨叶的旁边,很是愣了一下。

  不过这女人的交际圈子出了名的广,认识个香港佬也没什么希奇的。

  这些人,杨叶很多都是第一次见面,于是热情地和他们一一握手。

  和姜文握手时,这厮说道:“杨先生,我以前见过您。”

  杨叶略一思索,说道:“是在北影学院,我给你们放《终结者》那次吧?你向我提过问。”

  姜文大感佩服,说道:“您这记忆力,真神了。”

  那时候,姜文是个小人物,而杨叶是个大人物,姜文记得杨叶很正常,杨叶却记得姜文,这就有点牛逼了。

  杨叶笑道:“因为你进礼堂比较晚,而且当时好像还受伤了,所以我印象比较深刻,你当时是北影学院的学生?”

  姜文道:“我不是北影的学生,是中戏的,但我那时候刚考上,还没入学,北影的门房秦大爷不让我进,我是翻墙进去的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,那咱们也算有缘了,都请坐吧,我请大家吃顿便饭。”

  说是吃便饭,但马克西姆餐厅的价格连香港人都觉得贵,一瓶红酒的价格,顾长位、姜文等人一年的工资都不够。

  顾长位看着杯子里的红色液体,有些不敢喝,金子做的啊?

  张一谋跟着杨叶全世界拍戏,什么没吃过?东洋魔女、北美荡妇都玩过不少,是见过世面的。

  他熟练地摇晃着红酒杯,低声对顾长位说道:“该吃吃,该喝喝,不用在意,这不算什么。”

  其实张一谋后来虽然发达了,但他还是最喜欢吃油泼面,啃咸菜。

  巩莉还是个学生,跟着大家走进这家金碧辉煌的餐厅,整个人都有点发憷,不过这女人内心非常强大,很快就镇定下来了。

  吃饭的时候,她就锁定刘小庆,人家怎么吃,她就怎么吃,并不慌乱。

  法餐嘛,磨磨唧唧,吃吃停停,自然是边吃边聊,在座的都是电影人,聊的话题自然就是电影相关。

  最近在国外火热上映的电影就是《终结者2》了,杨叶和张一谋都是这部电影的主创,于是两个人就互相吹起了彩虹屁。

  张一谋吹捧杨老板的种种拍摄手法充满了奇思妙想,神乎其神。虽然大家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,却都是一副不明觉厉的样子。

  杨叶也吹嘘了一番张一谋的摄影技术:“我们要拍夜景,如果是一般的摄影师可能就用黑色,但是谋子不同,他用了蓝色,还用了绿色,非常高明。”

  “谋子甚至还启发了好莱坞摄影师斯托拉罗,这家伙是大导演贝托鲁奇的御用摄影师,我看了《末代皇帝》的毛片,发现里面有谋子的摄影风格。对了,你们认识?”

  张一谋谦虚地道:“斯托拉罗来中国的时候,和我们北影学院78级的摄影师交流过,我、长卫都在场。”

  斯托拉罗在那次交流中吸收了张一谋提出的“既不完全唯美光线,也不完全纪实光线”的特有的摄影风格,将其运用到了《末代皇帝》的拍摄中。

  《末代皇帝》上映后,台湾摄影师李屏宾看完电影泪流满面,他说:“一个摄影师,就算把中国的历史,中国的文化已经完全吃透,也许也拍不出这么优秀的作品。”

  李屏宾当时不知道,斯托拉罗从张一谋那里取了经。后来,《末代皇帝》顺利拿下了奥斯卡最佳摄影。

  等吃完主菜,杨叶才问张一谋和文隽:“《红高粱》筹备得怎么样了?”

  两人对视了一眼,文隽说道:“剧本、服装、道具、演职人员、拍摄地点这些都已经全部筹备好了。我们准备在莫严的山东老家高密,还有宁夏的镇北堡两个地方取景拍摄。”

  为什么发生在山东的故事,他们会跑到宁夏那么偏僻的一个荒漠去取景呢?

  六十年代,作家张贤亮被下放到宁夏劳动,看见当地的两座古堡,古朴、原始、粗犷、荒凉,使他震撼不已。

  动乱结束后,张贤亮把这两座古堡写进他的小说中,并特别指出,这地方特别适合拍电影。

  后来谢晋改编张贤亮的小说,就听从张贤亮的建议,到镇北堡取景拍摄,拍出了轰动全国的《牧马人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